理lǐ字级:一部首:王笔画:11结构:左右 治玉,雕琢。《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治理,管理。《吕氏春秋·长利》:“尧~天下,吾子立为诸侯。今至于我而辞之,故何也?”《战国策·秦策一》:“万端俱起,不可胜~。” 治理得好。与“乱”相对。《吕氏春秋·劝学》:“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焉。”《后汉书·蔡邕传》:“运极则化,~乱相承。” 从事。《韩非子·忠孝》:“世之所为烈士者,离众独行,取异于人,为恬淡之学,而~恍惚之言。”(为:谓。) 治疗。《拾遗记》卷六:“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病。” 练习,温习。《古诗十九首》之十二:“被服罗裳衣,当户~清曲。”《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犹不遗忘。” 申辩,辩白。《庄子·盗跖》:“申子不自~,廉之害也。”《论衡·累害》:“不~身冤,不弭流言,受垢取毁,不求洁完。” 区别,分别。《诗经·小雅·信南山》:“我疆我~,南东其亩。”《荀子·王制》:“相地而衰政,~道之远近而致贡。”(相:观察。衰:递减。政:征税。) 纹路。《荀子·正名》:“形体色~,以目异。”《论衡·骨相》:“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案:考察。)《梦溪笔谈·异事》:“予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分明。”(寿春:地名。) 条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也。” 道理,规律。《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兵甲愈起。”《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物之兴衰,情之起伏,~有固然矣。” 顺,顺适。《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于义。” 司法衙署,狱官。《国语·晋语八》:“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以正于朝,朝无奸官。”(隰叔子:人名。违:躲避。子舆:人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沮:败坏。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 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之命,无月不至。” 媒人。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纕:佩饰物。结言:定约。蹇修:人名。) 理睬。《抱朴子·讥惑》:“虽见指笑,余亦不~也。” 星名。《汉书·天文志》:“左角,~;右角,将。”(将:星名。) 通“赉”(lài)。赐予。《史记·殷本纪》:“予其大~女。”(女:“汝”的古字。) ~化~会~乱~论~事~数~育~致凑~腠~大~覈~将~校~经~连~撩~料~掠~伦~纶~名~腻~缉~区~申~生~思~天~廷~统~文~务~燮~省~性~玄~政~佐~连~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