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xuē又读 xiāo字级:一部首:刂笔画:9结构:左右 长刃有柄的小刀。又名书刀,用来刮削木简或竹简上的文字。《周礼·考工记·筑氏》:“筑氏为~,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诸微物必以~削之。” 用刀削刮。《墨子·鲁问》:“公输子~竹木以为䧿。” 删除,除去。《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则~。”陆龟蒙《酬谢袭美先辈》诗:“向非笔~功,未必无瑕疵。” 分割。《汉书·梁平王刘襄传》:“~梁王五县,夺王太后汤沐成阳邑。” 削弱,削减。《吕氏春秋·长见》:“鲁虽~,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后汉书·质帝纪》:“还王侯所~户邑。” 形容陡峭如削。袁宏道《游盘山记》:“其面~,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 简札。《后汉书·苏竟传》:“走昔以摩研编~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秘书。” 削qiào刀鞘。后作“鞘”。曹植《宝刀赋》:“丰光溢~。” ~草~葱~地~发~稿~籍~迹~弱~约~格贬~朘~刻~侵~洒~痠~酸~戌~日朘月~日~月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