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黄纸贴在敕书的更改之处。唐制,皇帝的敕书用黄纸,如有更改,用黄纸贴上,谓之“贴黄”。《石林燕语》卷三:“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
宋制,奏状、劄子用白纸,如有遗缺,则摘其要点,用黄纸书写,附于正文之后,亦谓之“贴黄”。
摘取奏疏中的要点,贴附于奏疏之后。明清时,如奏疏冗长,则令本官摘其要旨,限百字之内,贴附于奏尾,以便省阅。《日知录》卷一八:“命内阁为~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粘附牍尾,以便省览。”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56651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