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gě字级:一部首:人笔画:6结构:上下 量词。十合为一升。《汉书·律历志》:“十~为升。”苏轼《书东皋子传后》:“予饮酒终日,不过五~。” 合hé闭,收拢。《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名曰不周负子。”《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而拑其喙。” 符合,对合。《荀子·性恶》:“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于文理,而归于治。”《战国策·齐策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券。” 会合,联合。《论语·宪问》:“桓公九~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史记·周本纪》:“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而别,别五百载复~,~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结合,合并。《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而言之道也。”《史记·张仪列传》:“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天下之心。” 和睦,融洽。《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如鼓瑟琴。”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 配合,匹配。《诗经·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屈原《离骚》:“汤禹严而求~兮,挚咎繇而能调。” 交配,性交。《老子》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而全作,精之至也。”《论衡·物势》:“情欲动而~,~而生子矣。” 两军交战。《左传·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贯余手及肘。”《史记·萧相国世家》:“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覆盖,笼罩。《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以盆~头,良久水尽,餴极熟软。”李白《塞下曲》之六:“兵气天上~,鼓声陇底闻。” 回答。《左传·宣公二年》:“既~而来奔。” 比拟。《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之近。” 全,满。元稹《上阳白发人》诗:“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宫弃。” 应当,应该。杜甫《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长相蒙。”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 介词。与,和。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月随碧山转,水~青天流。”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段。《辽史·乐志》:“各调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 合子,盛物的器皿。后作“盒”。《梁书·傅昭传》:“[昭]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于板床。明帝闻之,赐漆~烛盘等。”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金钗寄将去。” 姓。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合韵》:“宋向戍为左师,食采于~,谓之~左师,后世氏焉。” ~岸~璧~变~程~冬~独~符~和~横~欢~甲~节~卺~摎~醵~口~莫~瓢~气~契~刃~声~食~朔~沓~遝~同~下~姓~要~与~约~匝~战~掌~爪~辙~从~作~下手璧~辨~苟~好~和~回~鸠~勘~六~冥~偶~判~牉~萍~参~索~沓~偷~媮~瓦~吻~雾~䜣~厌~野~蚁~遇~圆~云~起承转~天作之~珠联璧~偷~苟迎偷~取容媮~苟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