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

 

汉字
释义 字级:一部首:一笔画:5结构:独体

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大必折,尾大不掉。”《吕氏春秋·先己》:“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槁于上。”

物体的端或尾。《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而不见舆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立见。”

末尾,最终,最后的。《尚书·召诰》:“王~有成命,王亦显。”《礼记·中庸》:“武王~受命。”

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也。”

特指工商业。与为“本”的农业相对。《商君书·壹言》:“能事本而禁~者富。”贾谊《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微小,浅薄。《吕氏春秋·精谕》:“浅智者之所争则~矣。”江淹《从建平王游纪南城》诗:“恭承此嘉德,~官至南荆。”《陈书·沈不害传》:“~学小生,词无足算。”

略微,轻微。《左传·昭公十四年》:“三数叔鱼之恶,不为~减。”(减:减刑。)《公羊传·桓公十五年》:“曷为不言入于郑?~言尔。”

碎末,粉末。《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投水中。”

四肢。《左传·昭公元年》:“风淫~疾,雨淫腹疾。”陈师道《寄曹州晁大夫》诗:“虚名不救饥肠厄,晚岁仍遭~疾缠。”

背脊。《庄子·外物》:“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偻而后耳。”(修上:上身长。趋下:下身短。)

古代戏曲中扮演中年男子的一种角色。郑廷玉《后庭花》二折:“正~带酒上云:‘众兄弟少罪少罪,改日回席。’”

助词。无实义。《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

语气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无名氏《黄花峪》一折:“小二哥!有干净阁子~?”

通“茉”。见“末利”。

通“莫”。没什么地方。《论语·阳货》:“~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无。《论语·子罕》:“虽欲从之,~由也已。”副词。不。《墨子·公孟》:“吾~予子酒矣。”《论衡·治期》:“如命穷病困,则虽扁鹊~如之何。”副词。勿,不要。《礼记·文王世子》:“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有原。’”

通“抹”()。消除。《汉书·谷永传》:“欲~杀灾异,满谰诬天。”

姓。

~班~产~代~富~光~规~行~衡~宦~技~季~节~利~流~路~民~命~契~上~生~属~涂~衅~行~业~叶~议~用~造~秩~胄~作~学肤受本~摽~丑~孩~毫~豪~荒~季~浇~苗~浅~始~叔~天~隙~纤~崖~
随便看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56651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