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穢huì字级:一部首:禾笔画:11结构:左右 杂草多,荒芜。《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田瘠以~,则出实不半。”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带月荷锄归。” 污浊,脏东西。班固《东都赋》:“百姓涤瑕荡~,而镜至清。” 特指粪便。《晋书·殷浩传》:“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 弄脏,玷污。蔡邕《女诫》:“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之。”李白《古风》之三十七:“群沙~明珠,众草凌孤芳。” 邪恶,丑陋。屈原《离骚》:“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晋书·卫玠传》:“[玠]风神秀异……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隽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 淫乱。《韩非子·亡征》:“后妻淫乱,主母畜~,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洛阳伽蓝记·瑶光寺》:“时有秀容胡骑数十人,入寺淫~。” 比喻坏人,恶人。《国语·鲁语上》:“武王去民之~。”《盐铁论·轻重》:“夫理国之道,除~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 杂乱。《后汉书·班固传》:“赡而不~,详而有体。”《晋书·华峤传》:“初,峤以《汉纪》烦~,慨然有改作之意。” 缺点,错误。《论衡·自纪》:“通人造书,文无瑕~。”《文子·上义》:“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 古代东方少数民族国名。《吕氏春秋·恃君》:“非滨之东,夷~之乡。” ~德~渎~囊~土~亵尘~汪~污~芜~瑕~邪~浊~涤瑕荡~涤~荡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