朏① 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书》曰:“丙午朏。”②普乃切(pěi),又芳尾切(fěi)
【注释】
①朏: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月朔(初一)初生明,至初三乃可见。故三日曰朏。从月、出会意,出亦声。”
②丙午朏:语见《尚书·周书·召诰》。
【译文】
朏,月光未盛之明。由月、出会意。《尚书·周书》说:“丙午那天月光初现光明。”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705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