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咅 |
释义 | 咅咅 【注释】 ①从丶,从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不部曰:‘否,不也。’从丶、否者,主于不然也。” ②否:当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丶”,段氏说:“或字从豆声,豆与丶同部。” ③或,从豆,从欠: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当云‘或,从欠,豆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欠者,口气也。” ④天口切:《广韵·厚韵》天口切无“咅”字。《候韵》他候切“咅”字注引《说文》原文,当从之而音tòu。今读依《集韵》普后切,音pǒu。后tǒu音变为dōu,今作唗;pǒu音变为pēi,今作呸。 【译文】 咅,一起说话,一方对另一方唾弃而不听受。由丶、由否会意,丶也表声。 |
随便看 |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705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