纊(纩) 絮也。从糸,廣声。《春秋传》曰:“皆如挟纊。”①,纊或,从光②。苦谤切(kuàng)
【注释】
①皆如挟纊:语见《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本原文:“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纊,泛指丝绵。
②从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或从光声。”
【译文】
纊,破旧的丝绵。从糸,廣声。《左传》说:“三军的将士都像怀藏着丝绵。”,纊的或体,从光声。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705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