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苇) 大葭也①。从艸,韋声。于鬼切(wěi)
【注释】
①大葭:长大了的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犹言葭之已秀者。”沈括《梦溪补笔谈》:“予今详诸家所释,葭、芦葦,皆芦也;则菼、薍、,自当是荻耳。”《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葦”孔颖达疏:“初生为葭,长大为芦,成则名为葦。”
【译文】
葦,长大了的葭。从艸,韋声。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705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