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挾泥沙而下,此淤彼決,下游屢次改道。其故道有六:
1.禹河故道。由河南滎澤(在今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一帶)東北行,至濬縣東北合濁漳水,入河北,由天津入海。
2.周定王以後黃河故道。由河南濬縣東經漯川,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天津入海。
3.東漢以後黃河故道。由滑縣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利津入海。
4.宋時黃河故道。由今河南濮陽縣合永濟渠,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天津入海。
5.金時黃河故道。由今河南原陽縣東行,入山東梁山濼,分南北流,北流入北清河,卽濟水,東北歷山東,由利津入海;南流入南清河,卽泗水,歷山東江蘇入於淮。
6.元明以來黃河故道。由河南武陟東南行,奪汴泗入淮,歷河南山東江蘇,經由漣水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