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底 |
释义 | 底 dǐㄉㄧˇ都體切,上,薺韻,端。脂部。 ㊀最下的部分。 文選 高唐賦:“不見其底,虚聞松聲。” 文選 蜀都賦:“楩楠幽藹於谷底,松柏蓊鬱於山峯。” ㊁器物下端的承受部分。 詩 大雅 公劉“于橐于囊” 釋文:“無底曰囊,有底曰橐。” ㊂草稾,原稾。見“底本”。 ㊃盡頭,終極。如年底、月底。參見“底極”。 ㊄停滯。 國語 晉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 ㊅何,什麽。 樂府詩集四四 子夜四時歌 秋歌:“寒衣尚未了,郎喚儂底爲?” 杜工部草堂詩箋二二 寄邛州崔錄事:“久待無消息,終朝有底忙?” 匡謬正俗六 底。 ㊆猶“的”。結構助詞。省指人或物。 景德傳燈錄十四 圓智禪師:“( 誠齋集二五 玉井亭觀白蓮詩之一:“紅芙蕖雜白芙蕖,紅底終稠白底踈。” ㊇質地柔細的磨刀石。此義舊讀zhǐ。通“砥”。見“底厲”。 zhǐㄓˇ 古今韻會舉要掌氏切 。脂部。 同“厎”。引致,達到。 左傳 注:“底,致也。” 文選 報孫會宗書:“ 十三經注疏 校勘記 孟子七下。 16 底下底35 徹底眼底桶底脱鎗 |
随便看 |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15132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