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阿 |
释义 | 阿 ēㄜ烏何切,平,歌韻,影。歌部。 ㊀大的山陵。 詩 小雅 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㊁山邊,水邊。 穆天子傳一:“天子獵于 注:“阿,山陂也。”又:“天子飲于 注:“阿,水崖也。” ㊂曲處,曲隅。 詩 小雅 緜蠻:“緜蠻黃鳥,止于丘阿。” 傳:“丘阿,曲阿也。” 淮南子 本經:“喬枝菱阿。” 注:“阿,曲屋。” ㊃曲從,迎合。 國語 吳:“ 呂氏春秋 達鬱:“侍者爲吾聽行於 ㊄循私,偏袒。 孟子 公孫丑上:“ ㊅近,親近。 左傳 注:“阿,比也。” ㊆倚靠。 列女傳五 魏節乳母:“禮,爲孺子室於宮,擇諸母及阿者,……使爲子師,次爲慈母,次爲保母。” 補注:“阿,倚也,言可倚托也。” ㊇屋棟。 周禮 考工記 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 羣經宮室圖一 屋圖二:“棟處極高,其象若阿,故曰阿。” 國語 晉二:“有神人面白毛虎爪,執鉞立於西阿。” 注:“西阿,西榮也。” ㊈細繒。 列子 周穆王:“設笄珥,衣阿錫。” ㊉柔美貌。通“婀”。 詩 小雅 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傳:“阿然,美貌。” 代詞。我。 三國志 魏 東夷傳 韓:“東方人名我爲阿。” 地名。在今 史記六四 司馬穰苴傳:“ 索隱:“ 晉太康地記曰: 斥責。通“訶”、“呵”。 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老子甲本作“訶”,乙本作“呵”。 姓。 姓解二引 風俗通。又 魏書 官氏志。 ěㄜˇ 集韻倚可切,上,哿韻,影。歌部。 見“阿 āㄚ烏何切,平,歌韻,影。 ㊀助詞。用於稱呼、姓名等之前。如阿母、阿 因話錄四 諧戲、 日知錄三二 阿。 ㊁語氣詞。 元曲選 瀟湘雨 楔子:“天阿,兀的不害殺我也!” 146 阿34 曲阿酒穆彰阿盤阿倒 |
随便看 |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15132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