㊀古九州之一。 書
禹貢
:“淮海惟揚州。”傳
:“北據淮,南距海。”淮指淮河,海指東海。 爾雅
釋地
:“江南曰揚州。”
㊁州、路、府名。漢以來皆置揚州,惟治所不恒,地域漸小。初爲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下轄會稽豫章吳郡丹陽廬江九江六郡,約當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地區及湖北最東端和河南最東南端,無常治。東漢始治歷陽(今安徽和縣),東漢末治壽春(今壽縣),後又移治曲阿(今江蘇丹陽市)。魏亦治壽春,或徙合肥。吳治建業(今南京市)。西晉北魏北周皆因魏,東晉宋齊梁陳皆因吳,陳後又移治會稽(今浙江紹興市)。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爲揚州,治丹陽(卽建業)。大業初府廢,立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曰南兗州,七年改曰邗州,九年復曰揚州,置大都督府,治江都(今揚州市)。五代吳都此,改爲江都府。後周復爲揚州。元升爲路,明清爲府。公元1912年廢府改江都縣,原揚州所屬各縣直隸江蘇省。1949年設立揚州市。參閲宋秦觀淮海集
三九揚州集序
、嘉慶一統志
九六揚州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