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

 

汉字
释义 1388⾞jūnkjun舉云切,平,見。文部。

包圍,圍攻。説文:“,圜圍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疏而不可蹙,數而不可者,在于慎。”周禮秋官朝士:“凡盜賊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

駐紮。左傳桓公六年:“武王,使薳章求成焉。以待之。”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行軍:“凡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

軍隊。孫子兵法謀攻:“凡用之法…全爲上,破次之。”墨子號令:“無符節,而横行中者,斷。”也指軍隊成員,士兵。史記淮陰侯列傳:“皆殊死戰,不可敗。”杜甫悲陳陶詩:“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同日死。”又指軍營。左傳成公十六年:“皆失。”俞樾平議:“者,謂營壘也。”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敕諸將曰:‘今夕風甚猛,賊必來燒,宜爲其備。’”用作動詞,指揮軍隊的意思。左傳桓公五年:“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杜預:“雖敗身傷,猶殿而不奔,故言能。”

軍隊的編制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五旅爲師,五師爲。”鄭玄:“萬二千五百人。”國語齊語:“萬人爲一。”韋昭:“萬人爲制也。”

代爲軍隊衛戍區域的軍事機構名稱(後起義)。新唐書兵志:“初,兵之戍邊者,大曰,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若盧龍一,東軍等守捉十一,曰平盧道。”代爲行政區域名稱。與府﹑州﹑監同屬於路。文獻通考輿地考:“天下凡十八路,州﹑府﹑﹑監三百二十二,縣一千二百六十二。”

古代的一種刑罰。充軍,把罪犯流放到邊遠地區去當兵或服勞役(後起義)。明史刑法一:“而有終身,有永遠。永遠者,罪及子孫,皆以實犯死罪減等者充之。”

軍,師。“軍”﹑“師”都可以表示軍隊和軍隊的編制單位。作爲軍隊的編制單位,“軍”比“師”大,軍轄師,古今一律。表示軍隊時,在先“師”一般指出征在外的軍隊,“軍”則泛指軍隊。代以後,“師”很少再用來表示軍隊,“軍”也指出征在外的軍隊。“軍”表示軍隊時,可以指士兵,也可以指軍營,“師”没有這種用法。

卒,兵,軍,士。見“卒”字條。

随便看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