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593⽔chúndzywin常倫切,平諄,禪。文部。 質樸,敦厚。淮南子齊俗:“衰世之俗,…澆天下之,析天下之樸。”高誘注:“淳,厚也。” 淳淳 樸實敦厚貌。老子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流動貌。莊子則陽:“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禍福淳淳。” 成對。左傳襄公十一年:“廣車﹑軘車,十五乘。”杜預注:“廣車﹑軘車,皆兵車名。淳,耦也。” 大。國語鄭語:“夫黎爲高辛氏火正,以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韋昭注:“淳,大也。” 通“醇”。味厚。文選漢枚乘七發:“飲食則温甘膬,脭醲肥厚。”李善注:“温淳,謂凡味之厚也。” zhūntsywin集韻朱倫切,平諄,照三。文部。澆灌,浸漬。周禮考工記鍾氏:“而漬之。”又㡛氏:“湅帛以欄爲灰,渥其帛。” zhǔn集韻主尹切,音準,上準,照三。文部。通“純”。布匹寬度。集韻:“淳,布帛輻廣也。或作敦﹑綧,通作純。”周禮天官内宰:“出其度﹑量﹑﹑制。”鄭玄注:“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謂幅廣也。”釋文:“淳,劉諸允反。” 淳,醇,純。三字上古同音,都是禪母文部。“醇”多指酒不薄,但也可指道德﹑學問的純正(如“醇儒”)和色彩的純正(如“醇犧牲”)。“純”有“不雜”之義,在此意義上和“淳”同源,古代亦可通用,如“純粹”亦可作“淳粹”。故三字同源。 純:粹純:淳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