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

 

汉字
释义 983⽿shēngsyeng書盈切,平,審。耕部。

聲音,動物與人發出的音。説文:“,音也。”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聞於天。”荀子勸學:“生而同,長而異俗。”指音階。舜典:“依永,律和。”:“謂五。”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宫商角徵羽,也。”也指音樂。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之亂雅樂也。”

言語,音訊。史記樂毅列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絶不出惡。”漢書趙廣漢傳:“亭長既至,廣漢與語,問事畢,謂曰:‘界上亭長寄謝我,何以不爲致問。’”

指漢字中表音的偏旁。説文耒部:“耡,从耒,助。”指聲母。廣韻辯字五音法:“凡呼吸文字,即有五音:一﹑唇并餅;二﹑舌靈歷;三﹑齒陟珍;四﹑牙迦佉;五﹑喉綱各。”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聲律:“雙隔字而每舛,叠韻雜句而必睽。”指聲調。南齊書陸厥傳:“平﹑上﹑去﹑入爲四。”也指韻尾。孔廣森首創陰聲韻(韻尾是元音)和陽聲韻(韻尾是鼻輔音-m﹑-n﹑-ng)。後來又增入聲韻,將古音的韻分爲陰聲﹑陽聲﹑入聲三類。

名聲,名譽。司馬遷報任安書:“聞鄰國。”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諸子之徒,心非鬱陶,苟馳夸飾,鬻釣世,此爲文而造情也。”

聲,音。人唱出的是聲,樂器發出的是音。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宫商角徵羽,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管子内業:“不可呼以,而可迎以音。”後代這種區别仍有殘存,例如“聲樂”與“器樂”相對,前者指歌唱的音樂,後者指樂器演奏的音樂。諺語有“聽話聽聲,鑼鼓聽音”。日本漢語借詞,“音”指物的聲音,而“聲”指人或動物的聲音,保留了中國古代字義的區别。

聲,韻。聲指聲母,與其相對是韻,指韻(不包括介音)﹑韻母(包括介音)。韻的概念是東漢後受梵文影響産生的,本作“均”。“聲”詞義内容多,可包括韻尾,兼及韻,“韻”内容窄。

随便看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