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亦作“啙”。
詆毁。這個意義又寫作“訾”﹑“呲”。禮記喪服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生也。”鄭玄注:“口毁曰訾。”莊子列禦寇:“呲其所不爲者也。”向秀注:“呲,訾也。”
弱,劣。呰窳苟且,懶惰。史記貨殖列傳:“地埶饒食,無飢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裴駰集解:“呰,弱也。”
通“疵”。病。漢書敍傳:“閹尹之啙,穢我明德。”
按,説文呰字在口部,啙字在此部,訾字在言部。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