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1606⾪lìlejH郎計切,去霽,來。質部。 奴隸,古之賤役。左傳隱公五年:“皁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又襄公二十三年:“斐豹,也,著於丹書。”用作動詞。役使。荀子議兵:“五甲首而五家。”楊倞注:“獲得五甲首,則役隸鄉里之五家也。” 附屬。後漢書馮異傳:“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晉書殷仲堪傳:“割此三郡,配益州。” 隸書。北史江式傳:“式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體依許氏説文爲本,上篆下。”用作狀語。用隸書。論衡正説:“後更寫以傳誦。”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條例:“既是寫古文,則不全爲古字。” 稽察。史記酷吏列傳:“關東吏郡國出入關者。”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隸,閲也。” yì質部。通“肄”。學習。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隸”字引史記劉敬叔孫通傳:“羣臣習。”司馬貞索隱:“隸,亦習也。”今本史記作“肄”。明湯顯祖李十郎紫簫記審音:“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别院,習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