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1104⾋jiāotsjew即消切,平宵,精。宵部。 蕉麻。説文:“蕉,生枲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芭蕉引廣志曰:“其莖解散如絲,織以爲葛,謂之葛。”文選晉左思吴都賦:“葛升越,弱於羅紈。”李善注引劉達曰:“蕉葛,葛之細者。”唐皮日休臨頓爲吴中偏勝之地陸魯望居之不出郛郭曠若郊墅余每相訪欵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題屋壁之五:“僧雖與筒簟,人不典衣。”“蕉衣”指用蕉麻布製成的衣服。蕉又指蕉布。新唐書地理志四:“(郢州富水郡,上)土貢:紵布﹑葛﹑﹑春酒麴﹑棗﹑節米。” 植物名。即芭蕉。玉篇:“蕉,芭蕉。”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詩:“衫含葉氣,扇動竹花凉。”又泛指芭蕉科植物,如美人蕉。唐皇甫松憶江南:“蘭燼落,屏上暗紅。” 通“燋”。用以引火的火把。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豎子操火而鉅,新婦曰:‘蕉火大鉅。’”高誘注:“蕉,薪樵也。”俞樾平議:“其字本作‘燋’。説文火部:‘燋,所以然持火也。’求人篇作‘焦’者從省,此篇作‘蕉’則假字耳。” qiáodzjew集韻慈焦切,平宵,從。宵部。通“憔”。蕉萃雙聲聯緜字。通“憔悴”。指卑賤低下的人。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杜預注:“蕉萃,陋賤之人。”後漢書應劭傳上引作“憔悴”。 通“樵”。柴。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爲夢焉。”後以“蕉鹿”比喻世上真僞雜陳,得失無常。明宋濂崆峒雪樵賦:“既消遥而咏歸,忘蕉鹿於今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