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歌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叫謡。詩衛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毛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
民間流行的歌謡。國語晉語六:“風聽臚言於市,辨祅祥於。”南史梁武帝紀上:“周省四方,觀政聽。”又用作詩歌的名稱(後起義)。如李白有廬山謡,温庭筠有夜宴謡。
謡言,没有根據的傳聞或憑空捏造的言辭。楚辭戰國屈原離騷:“衆女嫉余之蛾眉兮,諑謂余以善淫。”
按,今本説文謡作䚻,釋云:“徒歌。”王筠句讀引六書故以爲今本“偶脱謡篆”,而以“謡”之解説置“䚻”下,“䚻”解本“从也”。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