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1293⾔zhétreak陟革切,入麥,知。錫部。 也作“讁”。 譴責,責備。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之。”潛夫論交際:“内見於妻子,外蒙譏於士夫。” 處罰,懲罰。説文:“謫,罰也。”史記張丞相列傳:“鼂錯爲内史,貴幸用事,諸法令多所請變更,議以罰侵削諸侯。”北史魏紀一太宗明元帝:“今年貲調縣違者,出家財以充,不聽徵發於人。”特指貶官或流放。文選漢賈誼弔屈原文序:“誼爲長沙王太傅,既以去,意不自得。”史記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徙,實之初縣。” 缺點,過錯。國語周語下:“其君在會,步言視聽,必皆無,則可以知德矣。” 古代天文學術語,指天象變異。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庚午之日,日始有。”杜預注:“謫,變氣也。” 謫(讁適):責(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