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389⼿biàobjiewX符少切,集韻婢小切,上小,並。宵部。 擊。説文:“摽,擊也。”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也。” 落。詩召南摽有梅:“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捶胸貌。詩邶風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毛傳:“辟,拊心;摽,拊心貌。” biāo音標。宵部。揮去,棄。孟子萬章下:“使者出諸大門之外。”趙岐注:“摽,麾也。”公羊傳莊公十三年:“已盟,曹子劍而去之。” 高舉貌。管子侈靡:“然若秋雲之遠。”尹知章注:“摽,高舉貌。” 通“標”。 摽搒同“標榜”。稱揚。後漢書黨錮傳:“海内希風之流,遂共相摽搒。” 摽幟同“標識”。標記。後漢書皇甫嵩傳:“皆著黄巾爲摽幟。” 摽末刀末,喻微末。漢書王莽傳:“乃至(衛)青(公孫)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