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878⽵jiétset子結切,入屑,精。質部。 竹節,泛指植物分枝長葉的地方。説文:“節,竹約也。”史記龜策列傳:“竹,外有理,中直空虚。”後漢書虞詡傳:“不遇槃根錯,何以别利器乎?”引申指動物骨骼連接的地方。莊子養生主:“彼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節令;節日。古時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爲八節,後分爲二十四節。史記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各有教令。”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倍思親。”引申指某個時段。史記外戚世家:“(吕后)及晚色衰愛弛。” 準則,法度。禮記曲禮上:“禮不踰,不侵侮,不好狎。”指一定的道德規範。論語微子:“長幼之,不可廢也。”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次守,下失。” 一定的程度,適度。墨子辭過:“風雨而五穀孰。”引申指限度。易未濟:“飲酒濡首,亦不知也。”引申指按低限度去做,節制。論語學而:“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易頤:“飲食。” 符節,是一種可作證明的憑據。漢書蘇建傳附蘇武:“(蘇武)杖漢牧羊,卧起操持,旄盡落。” 一種控制樂曲節奏的樂器。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引申指節拍。鹽鐵論相制:“(歌者)貴在中。”東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 某一段。淮南子説林:“見象牙乃知其大於牛,見虎尾乃知其大於狸,一見而百知也。” 節: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