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名。後作“漯水”。見“漯”字條。
説文作“溼”。
潮濕。禮記王制:“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廣谷大川異制。”
濕濕摇動貌。詩小雅無羊:“爾牛來思,其耳濕濕。”
瀼瀼濕濕開合貌。見“瀼”字條。
人名。集韻:“隰(濕),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或从水。”穀梁傳襄公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按,左傳襄公八年作“公子燮”。
濕(溼):㙷(𡏀)濕:隰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