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砧,常與“斧(鈇)”連用。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夫負羈縶,執鈇,…則是臣僕庶孽之事也。”又爲腰斬刑具,也指腰斬之罪。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君不忍加之以鈇,賜之以死。”何休注:“鈇鑕,腰斬之罪。”晏子春秋内篇問下第四:“晏子曰:‘寡君之事畢矣,嬰無斧之罪,請辭而行。’”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鑕當爲質。”史記張丞相列傳:“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司馬貞索隱:“小顔云:‘質,椹也。’”
按,説文無“鑕”字。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質”字:“此字當從斦聲,斦疑即椹質之質。”林義光文源:“按質從二斤,則專義當爲椹質之質,貝古作,象椹形,二斤並運于上也。”林説可從,鑕當是質的區别字。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