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去毛髮等的鑷子。南史齊鬱林王紀:“高帝笑謂左右曰:‘豈有爲人作曾祖而拔白髮者乎?’即擲鏡﹑。”用作動詞,拔去(白髮)。釋名釋首飾:“鑷,攝也,攝取髮也。”唐李白秋日鍊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詩:“長吁望青雲,白坐相看。”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五:“休鬢毛班。”
古代簪釵上的飾物。後漢書輿服志下:“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下有白珠,垂黄金。”
銸:鉆銸:籋鑷
按,説文無鑷有籋,在竹部。徐鍇繫傳以爲“鑷”是“籋”的俗體字。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籋”字:“凡脅持物,以竹曰籋﹑曰箝,以鐵曰鑈﹑曰鉗﹑曰銸,蘇俗謂之鑷子。”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