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1623⾭jìngdzjengX疾郢切,上靜,從。耕部。 安静。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又爲静止。莊子天道:“水則明燭鬚眉,平中準。” 寂静。楚辭戰國宋玉招魂:“像設君室,閒安些。”王逸注:“無聲曰静。”又爲静默,不作聲。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鄭玄注:“不噦咳也。” 貞静,嫻静。詩邶風静女:“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毛傳:“静,貞静也。”引申爲善。藝文類聚卷八七引韓詩:“‘東門之栗,有家室。’静,善也。” 通“瀞”(浄)。潔浄。詩大雅既醉:“其告維何?籩豆静嘉。”鄭箋:“籩豆之物,絜清而美。” 通“靖”。謀議。書堯典:“言庸違。”僞孔傳:“静,謀。” 静,靖,竫。三字同音,均有安静義。詩邶風柏舟:“静言思之。”毛傳:“静,安也。”説文:“靖,立竫也。”段玉裁注:“謂立容安静也。”説文:“竫,亭安也。”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凡動竫字,經傳皆以‘静’爲之。” 靜竫:靖![]() 按,説文:“静,宷(審)也。”段玉裁注:“采色詳宷得其宜謂之静。…安静本字當从立部之‘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