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柰。”
奈何如何。書召誥:“曷其奈何弗敬?”楚辭戰國屈原九歌大司命:“愁人兮奈何。”亦作“奈…何”。國語晉語二:“伯氏不出,奈吾君何?”又省作“奈”。淮南子兵略:“唯無形者無可奈也。”唐杜甫贈蘇徯詩:“爲郎未爲賤,其奈疾病攻。”
通“耐”。禁得起,受得住(後起義)。唐杜甫月詩:“斟酌姮娥寡,天寒九秋。”唐司空圖退居漫題詩:“鶯喧細聽。”
對付(後起義)。宋黄庭堅和文潛舟中所題詩:“誰離愁得?村醪或可尊。”後來也説成“奈何”。元曲選岳伯川鐵拐李:“張千!休教走了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如:奈
按,説文無奈字。“奈何”的“奈”本當作“柰”。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