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在頭頂或腦後的頭髮。論衡恢國:“周時被髮椎,今戴皮弁。”唐白居易吾雛詩:“我頭髮盡落,汝頂初成。”
竈神。莊子達生:“沈有履,竈有。”釋文引司馬彪云:“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髻,結。二字同音,結爲繫束,髻爲繫束在頭上的頭髮,所以二字同源。髻本只作結,後改作髻。釋名釋姿容:“結,束也。”漢書西南夷傳:“此皆椎結。”顔師古注:“結讀爲髻,爲髻如椎之形也。”參見“紒”字條。
笄,髻。見“笄”字條。
筓:結髻(結)髻:紒(䯰)
按,説文無髻字,新附有之。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