趫1349⾛qiáogjew巨嬌切,音橋,平宵,羣。宵部。 行動敏捷,矯健,善於奔走爬高。説文:“趫,善緣木走之才。”吕氏春秋悔過:“襲國邑,以車不過百里,以人不過三十里,皆以其氣之與力之盛至。”文選漢張衡西京賦:“非都盧之輕,孰能超而究升。”李善注:“太康地志曰:‘都盧國,其人善緣高。’”文選三國魏曹植七啟:“捷若飛,蹈虚遠蹠。” 脚往上翹。漢書高帝紀下:“大臣内畔,諸將外反,亡可足待也。”顔師古注引文穎:“趫,猶翹也。”水滸傳二四回:“只見那婦人尖尖的一雙小脚兒正在筯邊。” 趫,蹻,趬,蹺,翹,䚩。六字古音同在宵部,“蹻”﹑“趬”﹑“蹺”同是溪母,“趫”﹑“翹”同是羣母,“䚩”是見母。意義上都含有高舉的意思。音近義通,它們是同源詞。“蹻”﹑“趬”﹑“蹺”同音,實同一詞。説文:“蹻,舉足行高也。”又:“趬,行輕皃。”一釋動詞義,一釋形容詞義。“蹺”未收入説文,是“趬”的後起字,玉篇:“蹺,舉足也。”也是釋動詞義。其實三字在典籍中用例并非區劃分明。“趫”﹑“翹”同音,實際也本是一個詞。説文:“趫,善緣木走之才。”典籍中用例多形容人的動作矯健﹑高舉。説文:“翹,尾長毛也。”這是特以鳥類的長尾高舉來造字的,典籍中多用作抽象義的高舉。“䚩”是角高聳的專用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