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

 

汉字
释义 1352⾜zhǐtsyiX諸市切,上,照。之部。

脚。豳風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左傳桓公十三年:“舉高,心不固矣。”用作動詞,意思是用脚踩,踐踏。明史左良玉傳:“良玉兵大亂,下馬渡溝,僵仆溪谷中,其顛而過。”引申爲支撑器物的脚。易鼎:“鼎顛。”孔穎達:“,足也。”

脚指頭。焦贛易林困之鼎:“踝踵足傷,右病瘍。”否之艮:“牛生五,行危爲憂。”

牆脚,地基,山脚。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址”或“阯”。左傳宣公十一年:“議遠邇,略基。”杜預:“,城足。”三國阮籍咏懷詩:“去上西山。”

踪迹。皇甫謐高士傳梁鴻:“仰頌逸民,庶追芳。”王勃觀佛跡寺詩:“蓮座神容儼,松崖聖餘。”用作動詞。追踪的意思。歸有光太學生葉君墓誌銘:“自其少時,頗以自負,思一日馳騁於當世,以前美。”

禮儀。文選班固幽通賦:“取威於百儀兮,本支乎三。”李善:“,禮也。”
趾,止,址,阯。“趾”的本義是脚,甲骨金文象簡化的人足形,隸定後爲“止”。引申爲山脚﹑牆脚﹑地基,寫作“址﹑阯”。“趾﹑止﹑址﹑阯”實同一詞,“趾﹑址﹑阯”都是後起的分化字。分化後,“止”一般只用於“停止﹑禁止”等抽象義,“趾”不用於抽象義,“址﹑阯”一般只用作“地基﹑山脚”義。

趾(止):址(阯)

随便看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4 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