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倒。説文:“跲,躓也。”吕氏春秋不廣:“鼠前而兔後,趨則,走則顛。”引申爲言語窒塞不通。禮記中庸:“言前定則不,事前定則不困。”鄭玄注:“跲,躓也。”孔穎達疏:“將欲發言,能豫前思定,然後出口,則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
退却(晚起義)。龍龕手鑑:“跲,却行也。”元孛术魯翀知許州劉侯民愛銘:“據守不,故勇于拯民而善禦其害。”按,這也是“絆倒”義的引申。
蹄趾(晚起義)。明馬歡瀛涯勝覽占城國:“(犀牛)蹄有三,頭有一角。”清張岱陶庵夢憶雪精:“得白騾,蹄都白,日行二百里。”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