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用手指搓轉,使成綫﹑繩等。説文:“紉,繟繩也。”段玉裁注:“繟(單)對合言之,凡言綸言糾皆合二股三股爲之;紉則單股爲之。”楚辭漢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並茅絲以爲索。”
連綴;縫紉。楚辭戰國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秋蘭以爲佩。”紅樓夢五二回:“用針了兩條。”
以線穿(針)。禮記内則:“衣裳綻裂,箴(鍼)請補綴。”
結繫,聯結。北史高允傳:“腰雙佩。”唐白居易議文章:“且古之爲文者,上以王教繫國風;下以存炯戒,通諷諭。”
通“韌”。有韌性。樂府詩集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如絲,磐石無轉移。”
按,紉,本義爲捻,後接“箴”字,指引線穿箴。蓋線待捻細而後可穿箴也。現代“縫紉”指縫而相連;“紉”不單用。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