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912⽷suǒsak蘇各切,入鐸,心。鐸部。 大繩子;泛指繩子。小爾雅廣器七:“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書五子之歌:“若朽之馭六馬。”也指鏈條。宋汪元量鶯啼序:“因思疇昔:鐵千尋,漫沉江底。” 使成繩狀。詩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綯。”論衡語增:“傳語又稱紂力能鐵伸鈎。” 尋求,索取。易繫辭上:“探賾隱,鈎沉致遠。”戰國策宋衛策:“齊攻宋,宋使臧子救于荆。”楚辭漢王襃九懷昭世:“歷九州兮合,誰可與兮終生。”莊子外物:“君乃言此,曾不如早我於枯魚之肆。” 離散,孤獨。論衡問孔:“如自知未足,倦極晝寢,是精神也。”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居,亦已久矣。” 耗散,盡。説文:“澌,水也。”方言三:“澌,盡也。”韓非子初見秦:“士民病,蓄積。”史記貨殖列傳:“此有知盡能耳。” 索,繩。見“繩”字條。 按,説文索字在𣎵部和宀部,𣎵部云:“草有莖葉可作繩索。”宀部作𡩡字,曰:“入家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