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奼”。集韻引説文:“奼,少女也。”
姹女
少女。後漢書五行志桓帝時童謡:“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姹女工數錢,以錢爲室金爲堂。”
道家鍊丹,稱水銀爲姹女。周易參同契上之下:“河上姹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
誇。漢書司馬相如傳子虚賦:“子虚過烏有先生。”顔師古注:“姹,誇誑之也。”史記作“詫”。字又作“侘”。史記韓長孺列傳:“即欲以侘鄙縣。”裴駰集解:“侘音丑亞反,誇也。”
婭姹叠韻聯緜字。見“婭”字條。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