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1327⾙zītsij即夷切,平脂,精。脂部。 錢財,財物。説文:“資,貨也。”詩大雅板:“喪亂蔑,曾莫惠我師。”毛傳:“資,財也。”易旅:“懷其,得童僕,貞。”王弼注:“資,貨。”引申爲資本,憑藉的條件。老子第二十七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淮南子主術:“夫七尺之橈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爲。”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我今破齊還報,是益吕氏也。” 資質,禀賦。荀子性惡:“今人言性,生而離其樸,離其,必失而喪之。”楊倞注:“資,材也。”史記商君列傳:“商君其天刻薄人也。”文選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爲枯木朽株之也。”又爲資歷,聲望(後起義)。文選晉干寶晉紀總論:“而世族貴戚之子弟,陵邁超越,不拘次。”晉書郄愔傳:“愔自以望少,不宜超莅大郡。” 資助,以錢財供應人。莊子大宗師:“許由曰:‘堯何以汝?’”郭象注:“資者,給濟之謂也。”戰國策秦策四:“王臣萬金而遊。”又爲供給,提供幫助。韓非子内儲説下:“其輕者,輔其弱者,此謂廟攻。”秦李斯諫逐客書:“今逐客以敵國,損民以益讎。” 積蓄。國語越語上:“夏則皮,冬則絺,旱則舟,水則車,以待乏也。”韓非子解老:“身以積精爲德,家以財爲德。”引申爲販賣。莊子逍遥遊:“宋人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又爲具備,具有。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孟起兼文武,雄烈過人。” 憑藉,依靠。易乾:“大哉乾元,萬物始。”孔穎達疏:“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各得始生。” 通“齎(jī)”。送致,付予。儀禮少牢饋食禮:“黍于羊俎兩端。”鄭玄注:“今文資作齎。”漢書嚴助傳:“今發兵行數千里,衣糧,入越地。”顔師古注:“資,猶齎。” 通“咨”。謀,詢問。禮記表記:“事君先其言。”鄭玄注:“資,謀也。” 通“𪗋(zī)”。喪服名。荀子禮論:“麤﹑衰絰﹑菲總﹑菅屨,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楊倞注:“資與齊同,即齊衰也。”“𪗋”古多作“齊”。 通“至(zhì)”。到。禮記緇衣:“冬祁寒。”鄭玄注:“資,當爲至,齊魯之語,聲之誤也。” 通“茨(cí)”。填塞。墨子備梯:“客衆而勇,煙吾池。”俞樾平議:“資當讀爲茨。” 通“薋(cí)”。蒺藜。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生。”畢沅注:“資疑即薋,蒺藜也。” 賄,賂,財,貨,資。見“賄”字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