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鬱引起的鼻塞不通。説文:“鼽,病寒鼻窒也。”吕氏春秋盡數:“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鼻則爲爲窒。”高誘注:“鼽,齆鼻。”淮南子時則:“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窒。”高誘注:“火金相干,故民鼽窒,鼻不通利也。”又指鼻流清涕。素問氣交變大論:“欬而。”王冰注:“鼽,謂鼻中水出。”
通“頄”。顴骨。素問氣府論:“手太陽脉氣所發者三十六穴,…骨下各一。”王冰注:“鼽,頄也。頄,面顴也。”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