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齭”。
牙齒遇到酸味而産生的感覺。玉篇:“齼,齒傷醋也。”宋蘇軾格物麤談果品:“食梅齒,嚼胡桃肉解。”宋曾幾曾宏甫分餉洞庭柑詩:“莫向君家樊素口,瓠犀微遠山顰。”引申爲膽怯(晚起義)。明楊慎藝林伐山一八:“齼字,音楚去聲,今京師語謂怯皆曰,不獨齒怯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清明:“以柳條穿祭餘蒸點,至立夏日油煎與小兒食之,謂不夏。”此義今北京話中仍用,然字寫作“憷”,讀 chù。
凄楚,悲傷。明夏完淳滿江紅惆悵:“想雕欄不墜却沾泥,言還。”
按,説文無齼有齭,云:“齭,齒傷酢也。”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