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詩小雅巷伯:“投畀有北,有北不。”論語鄉黨:“康子饋藥,拜而之。”
承受,容納。國語楚語:“顓頊之。”韋昭注:“受,承也。”易咸:“君子以虚人。”
取藏。周禮春官司干:“既舞則之。”鄭玄注:“受,取藏之。”
用。吕氏春秋贊能:“舜得皋陶而舜之。”高誘注:“受,用也。”
應。吕氏春秋圜道:“此所以無不也。”高誘注:“受,亦應也。”
取。管子海王:“釜十五吾,而官出之以百。”尹知章注:“受,取也。”
受:授(𠬪)
按,説文受字在𠬪部。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