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郤”。空隙,縫隙。荀子賦篇:“此夫大而不塞者與?充盈大宇而不窕,入穴而不偪者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漢書作“隙”。引申爲嫌隙。韓非子六反:“今上下之接,無子父之澤,而欲以行義禁下,則交必有矣。”戰國策燕策二:“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遂捐燕而歸趙。”一本作“隙”。又引申指缺陷﹑疲病。戰國策趙策四:“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也,故願望見太后。”鮑彪注:“郄﹑郤同。”
按,説文郄作郤。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