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803⽮zhītrje陟離切,平支,知。支部。 知道﹑了解。書盤庚:“予弗乃所訟。”左傳僖公七年:“臣莫若君。”引申爲知覺﹑知識。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無,禽獸有而無義。”引申爲知遇。論語衛靈公:“君子不可小,而可大受也。”引申爲相知,相契。儀禮既夕禮:“兄弟賵奠可也,所則賵而不奠。”楚辭戰國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離,樂莫樂兮新相。” 表現。吕氏春秋自知:“文侯不悦,於顔色。” 掌管。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産其將政矣。” 病愈。方言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間,或謂之知。知,通語也。”錢繹箋疏:“凡人病甚,則昏亂無知,既差,則明了快意,故愈謂之慧,知亦謂之慧。”素問刺瘧篇:“一刺則衰,二刺則,三刺則已。” zhìtrjeH知義切,去寘,知。支部。智慧。論語里仁:“仁者安仁,者利仁。”在這個意義上,後來寫作“智”。 知,識,記,誌。見“識”字條。 知,智。二字均端母支部。知,動詞;智,形容詞。多知爲智,故知智同源。釋名釋言語:“智,知也。”淮南子道應:“知可否者,智也。” 知: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