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1239⾐xízip似入切,入緝,邪。緝部。 衣襟在左邊的衣服,古代多給死者所穿。説文:“襲,左衽袍。”又指爲尸體穿衣服。釋名釋喪制:“衣尸曰襲。襲,匝,以衣周匝覆之也。”儀禮士喪禮:“乃三稱,明衣不在筭。”鄭玄注:“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 加穿衣服。禮記内則:“寒不敢,癢不敢搔。”鄭玄注:“襲謂重衣。”亦專指掩上敞開的衣服。禮記喪服小記:“袒,降踊,絰於東方。”孔穎達疏:“謂掩所袒之衣。”又表記:“子曰:‘裼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鄭玄注:“禮盛者以襲爲敬。”引申爲泛指穿衣。文選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歷吉日以齋戒,朝服,乘法駕。”郭璞注引司馬彪曰:“襲,服也。”三國魏曹植五遊詠:“披我丹霞衣,我素霓裳。” 量詞。一套,一副。多用於衣服。史記趙世家:“賜相國衣二。”裴駰集解:“單複具爲一襲。”漢書昭帝紀:“有不幸者賜衣被一,祠以中牢。”顔師古注:“一襲,一稱也,猶今言一副也。”又相當於“重”﹑“層”。管子輕重丁:“請以令城陰里,使其牆三重而門九。”尹知章注:“襲,亦重也。”吕氏春秋節喪:“題湊之室,棺槨數,積石積灰,以環其外。”高誘注:“襲,重。” 重叠,重複。書泰誓中:“朕夢協朕卜,于休祥。”孔穎達疏:“禮記稱‘卜筮不相襲,襲者重合之義’。”左傳哀公十年:“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告。”杜預注:“襲,重也。”文選漢張衡西京賦:“重門固,姦宄是防。”李善注引郭璞爾雅注曰:“襲,重也。” 合,和合。荀子不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楊倞注:“襲,合也。”淮南子天文:“天地之精爲陰陽。”高誘注:“襲,合也。” 因循,沿襲。墨子非攻:“(周武王)湯之緒。”史記秦始皇本紀:“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文選晉陸機文賦:“或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李善注引僞孔傳曰:“襲,因也。”又爲繼承,承受。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故天禄,子孫賴之。”杜預注:“襲,受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太子胡亥位。” 進入,侵襲。國語晉語二:“大國道,小國焉曰服;小國傲,大國焉曰誅。”韋昭注:“襲,入也。”淮南子精神:“憂患不能入也,而邪氣不能。”又特指乘人不備而進攻。春秋襄公二十三年:“齊侯莒。”杜預注:“輕行掩其不備曰襲。”左傳隱公元年:“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鄭。”引申爲竊取,抄襲。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惟古於辭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後皆指前公相。”明歸有光乞醯:“是以奪人之物則爲盜,取人之有則爲。” 觸及,薰染。楚辭戰國屈原九章少司命:“緑葉兮素枝,芳菲兮予。”王逸注:“襲,及也。”宋朱熹對雨詩:“涼氣輕裾,炎氛起秋思。” 侵,伐,征,襲,討。見“伐”字條。 襲,侵。二字聲母是邪﹑清旁紐,韻部爲緝﹑侵對轉,讀音相近,意義亦相通。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國語晉語五:“襲侵之事。”韋昭注:“無鐘鼓曰侵。”而“襲”是“輕行掩其不備”,即偷襲,只是方式上不同,都是一種戰争侵入的行爲。故同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