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在脖子上以固定冠的帶子。説文:“纓,冠系也。”楚辭戰國屈原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用爲動詞,謂以纓繫冠。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鬬者,救之,雖披髮冠而救之,可也。”也指纏繞。晉陸機擬青青陵上柏詩:“飛閣紅帶,曾(層)臺冒雲冠。”
駕車時套在馬頸上的繩子。儀禮既夕禮:“薦馬三就入門。”鄭玄注:“纓,馬鞅也。”文選三國魏曹植七啟:“飾玉路之繁。”引申指捆綁人的長繩。漢書終軍傳:“願受長,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後起義)。唐温庭筠昆明治水戰詞詩:“箭羽槍三百萬,蹋翻西海生塵埃。”
嬰(賏)瓔:纓嬰:紻鞅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