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477⽊lìlit力質切,入質,來。質部。 樹名,也指其果實,即板栗。説文:“栗,木也。”詩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有踐家室。”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棗﹑﹑桃﹑乾䕩,榛實。” 籽實飽滿。詩大雅生民:“實堅實好,實穎實。”朱熹集傳:“栗,不秕也。” 堅實。禮記聘義:“縝密以,知也。”鄭玄注:“栗,堅貌。”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潤而澤,仁也;而理,知也。” 謹敬,嚴肅。書舜典:“直而温,寬而。”孔穎達疏:“栗者,謹敬也。” 戰栗,發抖。論語八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漢書楊惲傳報孫會宗書:“衆毁所歸,不寒而。” 栗栗 衆多貌。詩周頌良耜:“穫之挃挃,積之栗栗。”鄭箋:“栗栗,衆多也。” 恐懼貌。韓非子初見秦:“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栗烈雙聲聯緜字。寒冷貌。詩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毛傳:“栗烈,寒氣也。” liè集韻力孽切,入薛,來。月部。通“裂”。劈開,裂開。詩豳風東山:“有敦瓜苦,烝在薪。”鄭箋:“栗,析也。” 栗階周代下見上登階之禮的一種。儀禮燕禮:“凡栗階,不過二等。”賈公彦疏:“栗階,左右足各一發而升堂。” 按,説文栗作㮚,在𠧪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