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春秋楚國别都,秦置縣,屬南郡。漢初改宜城縣。在今湖北宜城縣西南。説文:“鄢,南郡縣。”左傳昭公四年:“遷賴於。”杜預注:“鄢,楚邑。”韓非子難一:“楚兩用昭﹑景而亡﹑郢。”
古水名。也作“漹”。在古鄢縣注入漢水,故名。即今湖北的蠻河。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使徇于師曰:‘諫者有刑。’及,亂次以濟。”杜預注:“鄢水,在襄陽宜城縣入漢。”
周國名,春秋時爲鄭邑,隨後改名鄢陵。故地在今河南鄢陵縣。國語周語中:“昔之亡也由仲任。”韋昭注:“鄢,妘姓之國。”春秋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杜預注:“鄢,今潁川鄢陵縣。”春秋成公十六年:“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陵。”杜預注:“鄢陵,鄭地,今屬潁川郡。”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