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名。説文:“蒍,艸也。”
古地名。春秋楚邑。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於。”杜預注:“蒍,楚邑。”
姓。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賈尚幼,後至,不賀。”
變化。方言卷三:“蒍,化也。”郭璞注:“蒍,音花。”廣雅釋詁三:“蒍,匕也。”清俞樾春秋名字解詁補義認爲“匕即古化字”。
狡猾。方言卷二:“秦﹑晉之間曰獪…楚﹑鄭曰蒍。”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