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名。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玉篇引作“無棄菅𦳋”。
地名。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丙寅攻,蒯潰。”約當今河南洛陽市區。
姓。漢代有蒯徹(通)。
按,説文無蒯有𦳋。段玉裁注:“不知何時𦳋改作蒯,從朋從刀,殊不可曉。”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