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1381⾜zhuódraewk集韻直角切,入覺,澄。屋部。 亦作“䠱”。 足迹,踪迹。吕氏春秋論威:“又况乎義兵,多者數萬,少者數千,密其路,開敵之塗,則士豈特與專諸議哉?”漢書叙傳上:“伏周孔之軌,馳顔閔之極摯。”顔師古注引鄭氏曰:“躅,迹也。”引申指事迹,業迹。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宋蘇軾送頓起詩:“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 踩踏。明劉基雞鳴一首贈宗文姪詩:“朝露白如玉,我不敢,恐濕我足。”又指鳥的跳躍。元戴侗六書故人九:“躅,小踊也。”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上:“鳥與鳥遇則相,獸與獸遇則相角。” zhúdrjowk直録切,入燭,澄。屋部。躑躅蹢躅説文:“躅,蹢躅也。”參見“躑”字﹑“蹢”字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