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

 

汉字
释义
shī    

❶ 名词。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后世则改用神主或神像。《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祝”,祭祀时主持祷告的人。“俎”,音zǔ,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
❷ 动词。主管,主持。《诗经·召南·采蘋》:“谁其~之,有齐季女。”《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盟者。”
❸ 动词。白白地占有或享用。《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位素餐。”(“素餐”,白吃饭)
❹ 名词。尸体。《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樊於期)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而哭,极哀。”《孔雀东南飞》:“我命绝今日,魂去~长留!”【注意】这一意义又写作“屍”,现已把“屍”作为异体字废除,把“尸”作为正体。
❶ ~
❸ 在古代只写作“尸”而不写作“屍”。


孙雍长,魏达纯 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324-325页.
随便看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4493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6:49